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,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!
没有找到相关结果
虚幻者巨蟹
赞同来自:
刘新久
荡涤的灵魂
元老院仲裁者
海洋之灾008
俗人墨学
随风雨2008
夜空之歌7
起源破灭
我才是大王
浮华忆旧年
这不科丿学
闻仲561
wmjj369
fyyang2148
手冢の草莓
仁者无敌
老子张良
垂钓三国
铁路新兵
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
29 个回复
虚幻者巨蟹
赞同来自:
虚幻者巨蟹
赞同来自:
刘新久
赞同来自:
荡涤的灵魂
赞同来自:
尚贤不外德,德在所尚中。
元老院仲裁者
赞同来自:
海洋之灾008
赞同来自:
海洋之灾008
赞同来自:
虚幻者巨蟹
赞同来自:
非诽,见于其著作《庄子·齐物论》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正好是庄子针对诸子百家的争辩风气而作,与此表达“不应驳斥他人”的论点。
庄子:“道理无形无相,依不同时态就有不同阐释,争论中的论点会过时,驳斥无用,反而离道理越来越远。”庄子著作《庄子·齐物论》中表示:
大知闲闲,小知闲闲;大言炎炎,小言詹詹。其寐也魂交,其觉也形开,与接为构,日以心鬬。缦者,窖者,密者。小恐惴惴,大恐缦缦。其发若机栝,其司是非之谓也;其留如诅盟,其守胜之谓也;其杀若秋冬,以言其日消也;其溺之所为之,不可使复之也;其厌也如缄,以言其老洫也;近死之心,莫使复阳也。喜怒哀乐,虑叹变慹,姚佚启态;乐出虚,蒸成菌。日夜相代乎前,而莫知其所萌。已乎,已乎!旦暮得此,其所由以生乎!
另外,庄子亦并儒墨论战有其他看法:
夫言非吹也,言者有言。其所言者特未定也。果有言邪?其未尝有言邪?其以为异于鷇音,亦有辩乎?其无辩乎?道恶乎隐而有真伪?言恶乎隐而有是非?道恶乎往而不存?言恶乎存而不可?道隐于小成,言隐于荣华。故有儒墨之是非,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。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,则莫若以明。
墨学认为,“非诽”这句话大有问题,关键在“非”处。“不应驳斥他人”本身这句话,就是在驳斥“驳斥他人”之人,自相矛盾,因而推论“驳斥”,本身是不可驳斥的。
逻辑学分析:若以“不应驳斥他人”为前提,那《庄子·齐物论》本身就是批评诸子百家的争辩风气,庄子以自认的“是”(非诽)来驳斥对手的“非”(儒墨论战),就是辩。所以庄子根本在自打嘴巴,故为悖论。
虚幻者巨蟹
赞同来自:
学无益”,散见于老子著作《道德经·观妙章》“绝学无忧”,后世道家著作,如于吉、宫崇编纂的《太平清领书》皆引用此表述。
老子著作《道德经·观妙章》中表示:
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;绝仁弃义,民复孝慈;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。此三者以为文,不足。故令有所属:见素抱朴,少思寡欲,绝学无忧。
墨学认为:“若以‘学习并无益处’为前提,老子却向大众授以‘学无益’,令大众得以学习得益,自相矛盾,必属悖论。”墨学认为学习有益,说“学无益”的人都是在误导大众,以逻辑学分析,若以“学习并无益处”为真,那必须有教授才能学习,教是因,学是果,两者互相关联,但没理由只教授有益,而学习无益,但老子却向大众授以“学无益”的说法,令大众得以学习“学习并无益处”,和“学无益”说法自相矛盾,故“学无益”必属悖论。
俗人墨学
赞同来自:
刘新久
赞同来自:
随风雨2008
赞同来自:
刘新久
赞同来自:
夜空之歌7
赞同来自:
起源破灭
赞同来自:
我才是大王
赞同来自:
浮华忆旧年
赞同来自:
这不科丿学
赞同来自:
闻仲561
赞同来自:
闻仲561
赞同来自:
wmjj369
赞同来自:
fyyang2148
赞同来自:
元老院仲裁者
赞同来自:
手冢の草莓
赞同来自:
仁者无敌
赞同来自:
老子张良
赞同来自:
垂钓三国
赞同来自:
铁路新兵
赞同来自:
手冢の草莓
赞同来自: